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進入了城鄉整體布局、農村微幅調整的階段。2012-2017年間,義務教育學校數總體減少了12580所。其中城區增加了487所,鎮區和鄉村分別減少了452所和12615所;鄉村小學減少了11791所,但鄉村教學點增加了5550所。“建立校園網校數”和“音樂器械配備達標校數”兩個代表性指標數據顯示,城鄉中小學的辦學條件差距在縮小,鄉村小學的辦學條件有了極大改善。隨著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政策的推進,農村學校的硬件設施、教育設備等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城鄉教育發展的歷史性差距問題仍然存在。
新型城鎮化戰略深入實施的進程中,農村人口加快向城市流動,導致農村人口的稀疏化和城市人口的過密化,學齡人口在城鄉之間的分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現有的城鄉學校布局難以滿足學生的高質量教育需求,這既給農村學校布局調整帶來新的挑戰,也給城市學校布局調整帶來新的難題。2013-2017年間,城區和鎮區義務教育段在校生數在逐年增加,其中城區增加近800萬人,鎮區增加近500萬人;鄉村在校生數逐年減少了近600萬人。在校均規模上,城區小學和鎮區小學分別基本維持在1000人以上和600人以上,城區初中和鎮區初中基本維持在1200人以上和900人以上。
在此背景下,城鎮義務教育學校布局面臨兩重挑戰。一是優化學校布局和增加學校數量,接納和吸收隨遷子女,應對入學需求在城市空間擴張和絕對數量增加的變化;二是控制學校和班級規模,以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推進學校之間與城鄉之間教育的優質均衡。所以,科學規劃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要妥善處理好“存量”與“增量”問題。而此問題的解決又必須處理好三大矛盾:一是學校布局調整是以學校數量的增加擴張為主,還是以學校內部的空間結構優化為主;二是如何協調學前、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段的學校布局,以確保教育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基礎教育升學系統的銜接性;三是滿足學齡人口入學需求與當地教育規劃用地之間的協同問題。
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迫切要求科學規劃學校布局,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城鄉學校布局調整的標準與程序,以遏制盲目的學校撤并、不科學的學校建設行為,以避免相關教育問題的滋生。其一,逐步建立起高質量教育公平發展的城鄉學校布局調整標準,既要考慮到學校辦學質量、學校服務人口數量、學校與班級規模、學齡人口的空間變化、學生家校距離以及學校交通便捷性等問題,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體驗與學習質量、學生家庭的經濟支付能力、學校之于所在地的價值以及學校之于所在地特定人群的重要性等問題。其二,落實與再細化城鄉學校布局調整程序,平衡好政策規定與群眾教育訴求之間的關系,著力構建公正、公開的學校撤并程序,運用大數據、教育信息化手段、教育仿真技術等,分析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實時信息,科學調整學校布局。
各級政府要將城鄉學校布局規劃作為中長期教育規劃的優先事項,明確土地、城建、教育、財政、編制等職能部門的工作要求及其職責,做好相應的監測與預測工作,科學統籌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學校布局規劃。其一,預留足夠的學校用地。充分重視新建居民小區的配套學校建設,做到學校與居民區同步規劃、建設、驗收、使用;超前規劃人口流入區的學校布局,從根本上解決學位不足、班額過大、超大學校、規模不平衡等問題。其二,加快提升城區及其周邊地區薄弱學校辦學水平,緩解中心城區的入學壓力。其三,靈活調整農村學校布局,形成寄宿制學校、走讀式學校、村小、教學點協調發展的格局。其四,重新評估并保留必要的村小和教學點。因時因地、創新體制機制優化學校布局,在發展中解決城鎮化教育需求的供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