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暴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凸顯了公共衛生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感,對公共衛生教育如何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把公共衛生教育的新使命推向了新的高度,成為“健康中國”戰略關注的重點。
加大力度,重點突破
加快培養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
我國現代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歷經70多年的發展,已基本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涵蓋專科、本科、研究生、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全鏈條公共衛生教育體系。但是,新冠疫情暴露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仍存在短板。疫情發生的關鍵時刻,缺少能夠“一錘定音”的疾控專家,也缺少在疫情發展中能深入一線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有效指導社會采取防控措施的大量防疫技術人才。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原院長孫長顥說:“近幾年,傳染病學的教學被大家忽視了,我們在流行病學的教學內容中,傳染病學只是一章中的一節內容。這次疫情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提醒,要增加傳染病學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當中增加傳染病學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課程。同時希望各級政府都能高度重視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重視這支隊伍的建設,讓專業人才在公共衛生事件的決策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公共衛生人力資源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應對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的處理能力,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提高服務能力,補齊公共衛生教育體系短板,成為一項緊迫任務。
2020年,我國將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研究生招生納入“國家關鍵領域急需高層次人才培養專項招生計劃”,實現相應學科專業研究生招生計劃數量的增加。
2021年12月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印發《關于開展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的通知》《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指南》,提出經過10年左右時間,建成若干所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公共衛生學院,形成適應現代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高質量教育發展體系,并圍繞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資隊伍、社會服務、管理機制和國際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設舉措。
2022年7月,教育部官網公示了全國18所國家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高校名單,標志著我國公共衛生教育不僅迎來了新的戰略發展機遇期,也進入了“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的快車道。
同年,教育部組織實施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批準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11個單位為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立項單位,探索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創立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公共衛生博士(DrPH)”專業學位教育,開展多學科背景下的公共衛生高層次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加快培養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高層次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
有統計顯示,2023年全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專業年招收本、碩、博醫學生共2.23萬人,其中124所高校開設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本科專業,年招生1.33萬人,涉及預防醫學、婦幼保健醫學、衛生監督學、全球健康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毒理學、軍事預防醫學等多個專業。目前,全國97所公共衛生院校開展碩士研究生教育,每年招生8000余人;37所高校開展學術型博士研究生教育,每年招生900余人。
我國持續加強公共衛生教育改革,從招生規模上解決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數量不足的瓶頸。
與此同時,全國公共衛生相關院校也在加快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教育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公共衛生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開發新時代公共衛生優質課程資源,創新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培養體系,強化實踐性教學,以厚基礎、寬口徑、重能力為目標,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疫情防控措施與策略、傳染病防控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加強學生公共衛生管理教育和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教育,提升公共衛生教育課程的創新性和挑戰度,重點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山西醫科大學黨委書記王軍對此有深刻的體會。他認為,改革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面向學科發展前沿,面向高水平人才需求,使協同育人機制更加有效,醫防融合更加高效,學科交叉更加深入,對解決公共衛生實際問題的能力、疾病防控和公共衛生領域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加快服務國家公共衛生需求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建設、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后備軍具有重大意義。
搶抓機遇,整合資源
探索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途徑
國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的核心,歸根結底離不開專業人才隊伍現代化。目前公共衛生人才培養體系基本健全,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從培養模式來看,本科教育以醫學課程為主,缺乏“大健康觀”,且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聯系不密切;研究生教育以傳統五大衛生為主,多學科交叉背景人才培養力度不夠,學術型和應用型碩士差異不明顯,且重科研輕實踐應用;專業學位教育實踐資源不足。國家疾控局副局長、國家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院士指出。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何納指出:要進一步完善現行的公共衛生實踐教學體系。加快建設公共衛生實踐教學的保障體制機制,形成規范有序的制度化實踐教學體系。大力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推進高等院校公共衛生學院與至少一家省級或地市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現機制上的融合,實現專業人員互通互聘互認。同時,進一步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建設高質量的公共衛生實踐教學案例庫,將全國公共衛生專業技能大賽制度化,設立本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認可的公共衛生核心專業技能考核體系。
對于優化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的政策機制和生態環境,沈洪兵院士特別強調:醫教要協同發展,強化院校與疾控、醫療等相關機構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此外,要打破學科邊界,加強公共衛生與其他學科的專業育人資源共建共享,推動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在院校教育、規范化培訓和執業資格方面的交叉融合,建立完善我國公共衛生教育認證制度。
2023年7月,全國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系主任聯席會議在山西太原舉行。來自全國公共衛生領域的專家、學者五百多人共聚一堂,共同探討公共衛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大計。
大會發表了《公共衛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山西宣言》,這是全國公共衛生教育領域發出的首次宣言,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會議,形成了廣泛共識:
——打造公共衛生人才培養新模式,走升級發展之路。對接公共衛生創新發展新要求,發揮中華文明的整體觀和中醫“治未病”思想,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一批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公共衛生人才;對接健康產業融合發展新要求,著力提升公共衛生人才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一批多學科背景、高素質的復合型公共衛生人才;對接現代公共衛生發展新要求,著力提升專業技術和管理能力,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管理、敢創新、識大局、有情懷且下得去、留得住、頂得上的高水平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
——開創公共衛生教育協同新格局,走融合發展之路。打破固有學科邊界,破除原有專業壁壘,挖掘中國傳統養生和防疫智慧,推進醫工、醫理、醫農、醫管、醫教、醫文深度交叉融合創新發展,綜合性高校要發揮學科綜合優勢支撐公共衛生學科發展,實現以公共衛生為特色優勢的多學科協同發展。構建靈活的教育體系和科學的評價體系,推進人才培養從同質化向多樣化轉變,實現多類型多層次發展。探索多途徑協同發展之路,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推動區域建設公共衛生教育聯盟、醫防科教合作育人基地,推進人才培養與衛生行業對接融合,教育資源、科研資源與行業資源緊密整合。
——構建公共衛生教育質量新標準,走創新發展之路。基于公共衛生行業發展前沿、健康多維度服務以及新興交叉跨界融合科技發展,優化增量,主動布局新興公共衛生專業,服務智慧康養、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生態修復等新業態新產業發展;調整存量,用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改造提升現有公共衛生專業,對重大改革建立常態化、經常化的監測評價機制、督查考核機制,強化激勵和問責,建立健全人才培養監測評估方案,加速推進公共衛生專業供給側改革。
山西醫科大學正積極推進實踐探索,從建立機制入手,打破公共衛生教育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聯合北京大學醫學部,率先創立京、晉、冀、內蒙古高校與疾控中心公共衛生合作的“233”新機制,整合公共衛生領域200余位優秀專家、54支高水平創新團隊,共享共融、共建共贏,形成公共衛生人才培養聯合體、科學研究融合體、公共健康服務共同體,合力筑牢中國公共衛生安全屏障。
“這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打破了地域、行業界限,是公共衛生教育體系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嘗試,是建設公共衛生科學研究新高地、搭建高水平公共衛生研究平臺、發揮多學科集群優勢、開展協同攻關、推動新理論新技術在傳染病防控等重大公共衛生問題實踐中應用的新舉措。”山西醫科大學校長解軍說。
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公共衛生學院建設尋求實現新跨越
建設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事關高質量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體系建設,事關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構建。
對如何加強公共衛生學院建設,來自公共衛生學院的一線工作者最有感觸。
何納說,要強化公共衛生主體地位以及公共衛生教育的主干地位。從國家安全和全民健康角度,充分認識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公共衛生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專業的榮譽感、獲得感、成就感。同時,以更高的站位、更長遠的眼光,合理布局、扶持、建設和發展公共衛生學科專業,確立公共衛生教育在醫學教育體系中的主干地位,明確公共衛生教育融入醫學各專業學科全過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標準。在一流學科布點、學術創新平臺建設、研究和人才專項等方面,給予公共衛生學科更強有力的政策和經費支持。改革醫學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適應行業特點的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階段有機銜接的醫學人才培養培訓體系。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雅特聘教授李立明教授說,實現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的建設目標,必須從組織管理和體制機制上入手,加強政策保障。要進一步加強醫教協同、醫防融合的制度建設和組織管理,結合公共衛生事業的多學科屬性以及復合型人才培養需求,建立國家層面有效的協調機制,領導公共衛生教育與公共衛生服務協同發展,統籌公共衛生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一體化發展,保障預防醫學與臨床醫學在院校教育、規范化培訓和執業資格方面的交叉融合。
“健康中國”戰略是國家的基本方略。“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需要加快公共衛生學院建設。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鄔堂春院士說,公共衛生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健康、社會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要始終堅持把醫學教育擺在關系教育與衛生健康事業優先發展的重要地位,以“大國計、大民生、大健康、大學科”的新定位推進公共衛生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立足基本國情,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他認為,公共衛生是關系到每一位公民健康的公共事業,完善公共衛生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高校與疾控中心、醫療機構等推進校地融合多學科合作創新發展,需要提高公共衛生行業能力和吸引力,同時還要持續加強硬件與軟件建設,才能不斷夯實公共衛生安全基石。
許多專家學者呼吁提高公共衛生教育經費投入。公共衛生教育投入不足,學校經費資源很難向公共衛生教育傾斜,制約了公共衛生教育體系高質量發展。補齊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建設的短板,首要任務是加大投入,需各級財政專項支持,給予必要的經費保障。
解軍指出,在“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應以新理念指導公共衛生學院建設,公共衛生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延長健康壽命的科學和藝術。需要強化服務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理念,加快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促進為中心轉變,以新定位推進公共衛生教育體系改革。以大國計、大民生、大學科、大專業為定位,統籌推進“醫、教、研、產、養、服”協同發展,助力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打造公共衛生教育“質量中國”品牌,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創新機制,優化結構,突破難點,勇擔使命,更好地為“健康中國”提供人才支撐。